欢迎进入:好学通一级建造师网!
城市: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山东 上海 浙江 江西 四川 广东 河南 重庆 贵州 辽宁 吉林 广西 陕西 海南 甘肃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 突破民族地区环境监管瓶颈
发布时间:2019-03-04   来源:好学通网校

作为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阿坝州、甘孜州幅员辽阔,是我国水资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监管任务重、责任大。然而,由于民族地区自然、交通、生活等条件艰苦,环境监管能力也相对薄弱,不能适应生态环境管理的需要。

  以阿坝州为例,其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阿坝州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环境监管执法人员在编的仅不到100人,平均计算,每一个环境监管执法人员要监管851平方公里。同时,州内交通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迫切需要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以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环境监管手段,弥补人员以及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要做好融合。把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尽可能直观、全面、准确地纳入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地域特点,用“一张图”来直观反映辖区内饮用水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重点污染源、“三线一单”重点功能区,以及水环境断面监测、大气点位等地理位置信息,便于直观了解监管信息。要全面反映出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基础信息、环境风险点基本情况,解决以前多个平台多个数据库多套数据的问题,用好一个项目统筹多个平台,全面掌握生态环境监管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要突出数据库环境监管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做好系统运营维护、数据库数据更新等制度建设,保障环境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要做好结合。信息化建设不能“一个打法走天下”,要结合各自辖区内自身监管需求特点,有的放矢。比如,民族地区往往生态环境底子好、基础好,但是环境敏感点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在监控平台中专门设立“生态之窗”软件系统,在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设置视频监控,将环境敏感点环境情况实时反映到监控平台上,解决不便现场监察的问题。要突出环境风险防范,特别是对紫坪铺水库这一成都平原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保障,在监管平台中可建立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系统,将库区周边的环境风险点纳入系统,不但直观反映环境风险点位置,还明确每个环境风险点的基本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是否有针对的应急物资,是否具备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措施等。甚至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之后,还能模拟水、气环境污染发生后污染团走向,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尽可能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第三,要做好整合。环境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涉及整个环境监管。因此,对内要整合科室、站、队的监管需求和信息。比如,环评部门要提供建设项目、园区监管相关信息,生态部门要提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相关信息,监察执法支队要提供重点污染源、环境风险点相关信息,监测站要提供环境质量状况信息等。只有整合各部门监管信息,才能将监管平台建设成为能用、好用、有用的平台系统。要整合外部技术力量,信息化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监管人员来说相对专业,因此要借好外力,严格按照财政相关规定,选出好的设计方、咨询方、实施方和监理方,在监管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专业化技术支撑,形成建设合力,才能最终将环境信息化监控平台变成环境执法监管的“拳头”。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