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好学通一级建造师网!
城市: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山东 上海 浙江 江西 四川 广东 河南 重庆 贵州 辽宁 吉林 广西 陕西 海南 甘肃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优化资源,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13   一级建造师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围绕教育领域突出的“大班额”和“城乡校际不均衡”问题,以人民群众的诉求为风向标,精心筹划、精准施策、主动作为,秉承“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辖区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重拳出击,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

  1.溯本求源,新建学校增加学位供给。二七区着力于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逐步消除“大班额”。区政府逐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紧紧抓住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的历史机遇,创造条件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教育布局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收储、教育项目优先保障,采用“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建校机制,多途径、高起点加快推进学校建设,目前列入投资计划的学校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32.5亿元。 2017年全区新投入使用新建校8所,新增优质学位10350个;2018年新投入使用新建校18所,新增优质学位20100个;2019年计划新投入使用新建校20所,新增优质学位约20000个。

  2.扬峰建谷,名校引领推动资源共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是要“扬峰建谷”。区政府不断加大品牌名校的引进力度,继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亚星实验学校等多所品牌名校落户二七之后,又引进了河南省实验小学、郑州一中国际城中学、郑州沪华国庆学校、郑州师院附属人和国际学校等一批名校,借助名校文化、办学理念、名师名家风采,缩短“建谷工程”周期,不断扩充辖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

  3.引凤来栖,广纳贤士提升师资水平。二七区出台多项招教相关政策,开辟“高、精、尖”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广纳贤士招募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优秀应届师范毕业生、在职优秀教师。教师不足部分,区政府又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大班额扩班师资需求。教师分配坚持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统一按照城市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统筹均衡配备城乡教师,满足中小学校教师需求。

  优化资源,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革故鼎新,城乡管理标准四统一。二七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做到了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新的“共商、共治、共享、共赢”的机制,解决城乡校际间不均衡问题。区域内组建了15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2个,均由名校引领,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参与组成,通过统筹教育发展共同体内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动交流,逐步建立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效工作机制,目前全区基本达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2.和衷共济,乡村教师保障四落实。教育若想优质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一环。二七区依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师资的标准抓落实,通过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多部门联动,为乡村教师薪资和职称评定提供待遇保障;通过共同体内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现已达到乡村教师补助落实到位、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落实到位、乡村校长教师培训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落实到位、乡村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落实到位。

  3.同力协契,城乡教育资源四共享。二七区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城乡协力聚焦“三课一评”建设,以课程建设为重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推动力,加强特色教育资源建设,构建城乡学校联动共研机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优秀教学设施、优秀教师资源、优秀课程建设、优秀教科研成果”的“四共享”,实现区域内城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共同提升。

  立足优质均衡,聚焦教育民生。二七区在着力解决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重难点问题时,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督导促进的方式成效显著。目前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始年级均无55人以上大班额现象,有90%以上的中小学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内,乡村教师补助每人每月1020元,全区不足100名学生村小按照100名学生核定了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6320元,公办城乡中小学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7%以上,所有学校均制定有章程及三年发展规划,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