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区,还是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想方设法揽才留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逢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绕不过去的一场“大考”:城镇化和产业飞速发展,新市民加速涌入,带来新的学位供求结构性失衡;教育内部精细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升,上学难、尤其是上好学校难的棘手问题,现实地摆在了南海决策者们面前。
怎么办?
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只有靠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南海推出“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目标,在持续加大经费和硬件投入的同时,连续出台政策,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出新。
采访中,一组数据吸引了记者:南海是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区),所辖7个镇(街道),悉数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是广东省标准化学校;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的高品质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让学校成为学子成就梦想的地方。
南海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盘教育优先发展的先手棋
教育代表着城市品位、区域文化和发展后劲儿。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离不开教育。
西樵文化、飞鸿武功;松塘文风、康公维新。作为南粤文化发祥地的南海,自古文教鼎盛。如今,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改造升级的关键当口,南海人更是把教育优先发展挺在了前面。
用超前的眼光思考新形势下的教育新命题。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拳头产品来抓,努力创设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我女儿现在南海一中读书,成绩很好,她说以后要做一名老师。”来自四川内江的彭师傅,已在南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做过保安、在汽车厂上过班,现在是一名代驾司机,谈起女儿上学的事,他一脸自豪。
在南海,只要符合“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5年以上”等多项政策性借读条件之一,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员子女大都可以入读公办学校。不符合政策性借读条件的,也可以根据公办学校公布的学位情况,按相关要求,申请入读公办学校。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作为制造业大区的南海区,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一样,逐渐成为人口持续流入地。超过300万常住人口的南海,教育资源供给明显力不从心。当地教育部门的一项预测表明,未来两年,南海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将达29.5万人,按照目前最大承受负荷,学位缺口至少在4.8万个左右。
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南海人选择了主动担当。
“我们要努力建设品质教育,打造品牌学校,要让学校成为南海的品牌和骄傲。”在南海历史上第一次由区委书记主持的全区教育工作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如是说。
南海能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老百姓不为子女上学发愁,底气来自对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学位工作的持续发力。
据统计,2019年至2018年,南海完成新建、扩建学校33所,增加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增加学位近3万个。“区委、区政府领导一直在着力抓学校新建、扩建推进工作。”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说。
按照要求,各镇街道加大投入,相继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加大学位供给。西樵新建、扩建10所中小学,新增学位约1万个;九江计划新建、扩建8所学校,新增学位9200个;里水预计到2020年增加优质学位1.5万个。“2018年至2020年,全区计划新建学校19所,扩建42所,增加优质学位6万个……”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说。
同时,区、镇教育部门采取前置介入,抽调名校长提前参与学校规划设计,提前理顺办学思路,搭建好师资团队,对教师编制核定进行倾斜,确保每一所新建学校都高起点办学。
改建后的里水中学面貌焕然一新,青瓦灰甍,典雅大方,独具岭南水乡特色。新建小区配套的展旗学校、绿欣小学等公办学校,由于提前做了整体规划,建筑设计、装修风格与办学特色有机融为一体,一开学就获得家长一致好评。桂城灯湖小学校长邓爱群从另外一所名校选调过来,办学仅4年,学校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学校。
南海提前做好教育发展空间规划,为此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基础教育配套专项发展规划(2019—2030年)》,将教育发展用地规划纳入城市用地总体规划之中。同时,建立健全教育专规与城镇总规、控规同步编制工作机制、部门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配建工作机制、配建工作信息公开机制等,合力加快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高的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2013年至2015年,南海区教育总投入分别达37.24亿元、39.44亿元、41.74亿元,均高于全区财政支出的25%。2018年教育财政资金总投入47.5亿元,比上年增加3.35亿元。高投入、高增长成为南海教育投入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其中有南海经济总量做推手的优势,更有南海人对崇文重教传统的一贯秉承。
优先发展教育,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远远不够。
2018年8月9日,南海四套班子、工商等社会各界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020名教职工、1546名学生以及6个团队、121个家庭接受嘉奖。作为南海一年一度的教育盛会,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覆盖面之广、奖励人数之多、影响力之大,引发社会好评不断。
2019年,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倡议和推动下,南商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同步设立南商教育基金,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慷慨解囊,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奖励表现优秀师生,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至今,南商教育基金认捐金额已超9000万元,近8000名优秀师生、300多个家庭受到表彰。
“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100多年前,南海西樵镇松塘村就有这样一副对联。崇文重教,早已融入南海人的血脉。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强区,南海优秀企业众多且实力雄厚,是当地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强大的支撑和经济后盾。南商教育基金的建立,让企业对人才、技术的渴求,与南海崇文重教的传统有了结合点。这是南海品质教育探索出的一条有效发展路径。
将教师专业品质发展挺在前
品质教育,与师德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品质发展息息相关。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南海区召开教师座谈会。黄志豪向教师代表送上了写有“心”字的陶艺作品。“心”是2018年南海向社会征集选出的代表南海师德的汉字,寓意着不忘初心、正心育人。黄志豪说,“心”不仅是教师职业精神的象征,也代表了南海办好教育的决心。
“没想到落实得这么快!”来自桂城街道的退休教师何国辉,回忆起3年前参加的一次教育发展座谈会,至今仍激动不已。那次会上,何国辉代表退休教师反映退休待遇问题。听取建议后,区委、区政府迅速研究落实,优先提高了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惠及全区3000多名退休教师。
在提高全体教师待遇方面,更是看出当地党委、政府对教师的器重与用心。
南海建立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当地公务员福利待遇同步增长机制,依法落实“两相当”。制定《教育系统推进公办学校教职员待遇拨付体制改革暨实施实名制工作方案》,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职员的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节日补贴、住房维修金等由区财政局统一发放到个人账户;各校根据教职员工作能力、工作量、取得实效和贡献大小等因素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学校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到个人账户。
待遇高使教师职业有了吸引力,但教师专业发展才是教育内涵与品质提升的“真功夫”。随着每年学位增加,新入职教师人数增长,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确保教学质量不被稀释,成为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批新教师入职,一方面欣喜学校发展有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经常担忧他们如何能更快进入职业状态。”城区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家长对新教师不放心,希望有经验的教师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诉求多了,常常令他头疼。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不断精进的专业技能。”石门实验中学校长梁世安表示。在石门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名师大讲坛、“疑展评”教学论坛等系列培训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了直通车。
扎实的岗前培训,系统的专业成长平台,让南海青年教师得以快速进入角色,迅速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南海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区、镇共建教师发展研训基地,建立“区—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协调规划、错位发展,借助高等院校和教育发达地区优质资源开展培训。
与此同时,南海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仅2017年就投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2600多万元;投入名师工程524万元,其中,区级各类名师津贴约470万元,名师工程运作经费54万元,用于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引进名师等;省“强师工程”——地方奖补拨入教育人才培养经费360万元;镇(街道)财政和学校公用经费均设有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此外,南海从点、线、面全方位推进教师行动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点上推进,主要通过名师的引领来实现。线上推进,主要通过学科课题研究实现。面上推进,主要通过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蓬勃发展。”张苑发说。
在2017年佛山市总工会和教育局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南海19个学科的选手以市第一名的成绩参加省赛,共9个学科段的选手获得省一等奖。2019年至2018年,经层层选拔,南海有7个学科、10位教师获得国家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其实,早在2007年,南海就启动了名师工程,确立了“内提外引,塔形双峰,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发展战略。
在这项战略引领下,南海的教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倾向于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可以朝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标杆教师的名师或者名班主任塔形序列努力;倾向于行政管理发展方向的,可以朝着骨干校长、高级校长、首席校长、标杆校长的名校长塔形序列奋进。
“南海的包容、开放精神让我在这里有了施展平台。”1995年来南海工作的梁刚慧,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到班主任、年级组长、副校长、校长、到现在的狮山镇教育局局长……一步步走来,专业的不断进步和事业发展使他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同样是1995年来南海工作的刘军,起初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20年后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成为石门实验小学副校长。更令他自豪的是,自己会成长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数据显示,南海名师队伍建设成效日渐凸显。自2019年成立区名师工作室以来,工作室主持人先后有7人被评为特级教师,5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人被评为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目前共有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11个。
让课堂“听到”学生拔节成长的声音
课程、教学是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核心地带。尽管一直以来南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持续发力,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能回避。
“南海不少学校的教学成绩可圈可点,但家长们仍然有诸多不满,认为学校缺少特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南海一位资深教育人士坦言,几年前,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家长就会选择这所学校。现在家长们的理念也在变,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对学校教育也有了更高更多元的期待和要求。
如何让南海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办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地区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一味追求升学率高排位,显然已经行不通。“学在南海”,为每一个南海学子的幸福成长奠基,成为南海转变育人模式,打造品质课堂,提升品质教育的原动力。
“当学校处于发展十字路口的时候,是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路径。”桂江一中校长黄敬华说,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推进教研工作向“学研”大力转型,致力品质课堂建设。
黄敬华所说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基于本土化、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课题研究。自2019年开始,南海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借助“外脑”,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专家为引领,以南海6所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为依托,牵手所辖7个镇(街道)20所中小学学科基地学校,组成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每个基地学校又带若干学校。最终形成研究团队—实验学校—基地学校—辐射圈学校,共126所学校参与其中。
“这种雁阵式‘6+20+N’的教育研究共生体,为全区品质学校和课堂建设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郑兰桢说。
“变”和“长”在交替上升。2018年,南海区共呈现243节专家指导课、895节新基础教育试教课、上了369节重构课、开了767场专题研讨会。实验学校的教师逐渐树立了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逐渐撬动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变革。
在高中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成长立交桥,是南海推进品质教育建设的又一个着力点。
2018年5月6日,李贺代表中国队参加在摩洛哥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夺得女子100米、200米比赛冠军。“站在这个领奖台上,很兴奋也很激动,是狮山高级中学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李贺说。
“在南海,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学校。”张苑发说,“我们出台了普通高中高品质多样化特色发展实施方案,着力建设一批在课程、管理、文化等方面各显特色的不同类型普通高中,形成整体质量省内一流的优质普通高中集群。”
“在打造艺术教育品牌特色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三个走出去’——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感受,让教师走出校门教研交流,让作品走出校园接受检验。‘两个回归’—回归艺术教育本源,加强审美情趣的培养;回归艺术教育基础,扎实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有效做法,培养了大批优质艺术人才。”南海艺术高中校长关浩华说。
目前,南海高中教育逐步实现错位发展,初步形成7类特色各异的品牌教育。其中包括以石门中学、南海中学、桂城中学为代表的学术型高中,以狮山石门高级中学和罗村高中为代表的科技特色高中,以及以南海艺术高中为代表的艺术特色高中、以狮山高中为代表的体育特色高中、以南海一中和南海执信中学为代表的传媒特色高中和综合类高中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
2018年,南海正式发布《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未来3至5年,南海将致力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优质学位、大城名校、大城良师等十大教育品牌,力争到2020年,成为广东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全省加快教育现代化示范区。
改革未有穷期。
“当前,南海区正加快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进行品牌南海建设,对人才需求和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必须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水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品质迈向品牌,既是南海教育对崇文重教传统的秉承,更是对新时代的担当。